折柳送别,是汉族文化中流传的一种风俗习惯。出现该风俗的时代起源较早,最初出现在《楚辞》中《招魂》一篇中:“桑之未落兮,其叶沃若。于嗟鸠兮,无食桑之落兮。”此篇描述了楚国贵族宴会时的场景,贵族之间人情往来深厚,故不忍忘怀亡故好友,掷地有声,结交良友。此时折柳子,赠送襁褓内的婴儿,也就是送给他们的朋友,旅行途中用于抚慰孤独,表示对美好友情的怀念。
相传唐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,曾与好友周德清同时被调往陕西,因离别愁怅,她翘首企愿,希望桂枝和柳枝都能早日抽出新芽,以此代表她和丈夫及朋友们的离愁别绪。但桂枝开花结满犹自新,而柳枝无花又落去,这深深地触动了李清照的感情,她写下了脍炙人口的《如梦令》《临江仙》等抒情佳作,同时也将折柳送别的典故流传下来。
如今,“折柳送别”成为了各种祭奠、送别、告别等场合的习俗之一,深受人们喜爱。可以说,折柳送别已经不仅仅成为一种民俗活动,更是中国文化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形式。